轉移性骨腫瘤 Bone metastasis

介紹

轉移性骨腫瘤,又稱骨轉移,是指癌細胞從原發處轉移擴散到骨骼,是癌症中末期常見的併發症,可能會引起疼痛、病理性骨折、脊隨神經壓迫、高血鉀症等併發症,又稱為骨骼相關事件 (SREs, skeletal-related events) ,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,也同時使長期預後更差。

成因

當來自原發腫瘤的癌細胞侵入骨骼內並持續生長,就稱為轉移性骨腫瘤,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破骨細胞增加骨吸收的細胞激素,並破壞骨生成和吸收之間的平衡,此過程後會釋放骨基質中儲存的生長因子,進一步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骨質破壞。

流行病學

轉移性骨腫瘤比原發性骨腫瘤更常見,發病率則因原發癌症類型而異,大多數癌症都可以轉移到骨骼,但最常見於乳腺癌末期、前列腺癌和肺癌,約近70%的乳腺癌末期和前列腺癌患者會發生轉移性骨腫瘤,由於癌症預防和藥物治療上的改進、存活時間的延長和先進的影像診斷技術,發生率開始逐漸增加。

表現和評估

最常見症狀為局部疼痛,更嚴重則是會進展至病理性骨折及脊隨神經壓迫,如懷疑是轉移性骨腫瘤,原發癌症的診斷和治療也是相當重要的。臨床上常用的評估包括血液檢查、病理學切片及影像學X光檢查,骨骼掃描(Bone scan)、正子斷層掃描 (PET/CT)、電腦斷層掃描(CT) 和核磁共振(MRI) 等先進影像檢查有助於確定轉移性骨腫瘤侵犯的範圍和位置,一些特殊的腫瘤標誌(tumor marker)和骨骼代謝物可以提供更多幫助。

圖片2

治療

轉移性骨腫瘤的治療目的在緩解疼痛、保留功能並提高生活品質。治療方法取決於原發癌症類型、轉移程度、症狀輕重和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等因素。臨床上,當轉移性骨腫瘤造成病理性骨折,患者預期存活超過3到6個月且可以承受手術風險,一般會以手術為優先治療選擇, 如為瀕臨病理性骨折(impending pathological fracture)、預期預後較差或無法承受手術風險,則可選擇全身治療(化學治療、賀爾蒙治療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)、局部治療(放射治療)和支持治療(疼痛控制、雙膦酸鹽藥物),近年隨著微創技術和神經阻斷麻醉的進步,也開始有文獻採用手術微創固定或骨水泥填充等作法,總的來說,轉移性骨腫瘤需要多科合作及密切配合,才能根據患者需求制定個別治療計劃。

圖片1

預後

轉移性骨腫瘤的預後因原發癌症類型、轉移程度、治療反應和患者整體健康狀況而有很大差異。整體而言,有轉移性骨腫瘤的患者生存率會來的較差,然而隨著更進步的全身治療選擇和微創手術的發展,整體生活品質和存活率已有大大的提升。